乌米粽
今年乌桕叶长的偏晚,好容易等到农历四月,老妈采了一捧给侄女,留了一捧给我们,叮嘱一句:四月初八吃乌饭。
Sophie高中毕业以前,每年立夏会按习俗做次乌饭,愿孩子们立夏这天吃乌饭夏天不被蚊虫叮咬。现在她们都大了,泡好乌米改包粽子,送回给老妈,但愿她能年年平安度夏!
用料
乌桕树叶 | 一袋 |
糯米 | 800克 |
大黄米 | 100克 |
蜜枣 | 18个 |
盐 | 半勺 |
玉米油 | 1勺 |
乌米粽的做法
老妈栽的乌桕树叶。带回家,捡出枯叶、叶梗,清水泡洗两遍,去大的泥沙。
家里做酒酿剩余的糯米,不足2斤,大概800克。
树叶再用淘洗糯米的淘米水加盐再泡洗10分钟。然后再用水洗净,沥水。
田园树叶比超市菜难洗,多洗几遍。
联想外面买的乌饭会这样清洗树叶吗?反正乌饭是黑的,煮熟了就行,哈哈!洗好的树叶放入搅拌机,加一碗水打成碎末。
多打几次,水也可以再多一点,最多不能超过泡糯米的量,否则浓度不够,泡的米不染色。碗上套一个滤网。
倒入树叶碎末。
滤出树叶汁。
一碗汁水不够,再用一碗水浸泡树叶碎末,取汁泡米,直到淹没米。
米不多,树叶汁只用了两碗。静置泡4小时以上。
做午饭去喽。包粽子前,淘洗好大黄米。
上次包粽子剩余的蜜枣,18颗。
盐起底味。
玉米油无味,加一点是防止米粘粽叶。这招是向老人学来的方法,她们加菜籽油,煮好也没啥菜籽油味,可能量少,煮的时间也长,化解了。忙好午饭和所有家务已经下午四点了,米也泡了5个小时,上色了。
马上动手包。
包好至少煮满4个小时,算算要到晚上10点以后了。留的香茅草,泡软。香茅草裹粽子,煮出来的粽子更香一些。这是包了几次后发现的。
香茅草泡水变软韧性很好,但是裹粽子最好只用中间的两茎,最外面的一茎比较老脆,稍用点力就容易断,不容易捆紧实。
图上左边的两根是抽取的中间茎叶,右边的两根最外面的一茎还没有剥除。泡水以后其实轻轻一抽就剥除了,很简单。二嫂采的新粽叶,老妈一片片洗好煮熟给我带回来包粽子。
自从老爸过世,包饺子、裹粽子都是我一个人全担。
其实包粽子从网上学来的,也不过几年。每年偶尔包两次,手艺实在不咋滴。好在自己包,材料随心随意,试过很多馅料搭配,论最喜欢:老妈白米粽、自己碱水粽、孩子蛋黄绿豆沙肉粽。这三种都没法一锅煮。泡好的乌米滤去树叶汁,加入大黄米、半勺盐。
再加一勺玉米油。这么多足够了。
翻拌均匀。
开始包粽子。粽叶,每个粽子大概3-4片粽叶,大概能包1两米,每个粽子中间塞一个蜜枣。
枣上盖米,按压紧实一些。
第一个。我只会包四角粽,其他没再研究过。
因为手艺不行,这几处是我自己总结防止漏米的经验。
第一,卷粽叶筒时,筒尖稍微折一点,粽筒尖就封实了。第二,盖粽叶时,中指和食指将两边的粽叶往里折一点,这样盖上粽叶封口旁边就不会漏米了。
就这样,看清楚点了吧。
第三,几片粽叶重叠在一起必须叶脉正面一致,且尾部贴合没有缝隙,否则裹粽子收尾时叶片离散,包裹不严实。
最后一个。
这次真巧,所有的米、枣、叶全部用完,不多不少,搭配的刚刚好。吉兆吧!???包好了,18个。
浅浅一砂锅。
注意,煮粽子,一定开水入锅,水要没过粽子。如果粽子大,中间要上下换位调整一次,防止煮不熟透。高温档,煮沸以后转自动档。我包的都不算大,煮满4小时就好了。
为了老妈好消化,这次煮了5小时,保温过夜,第二天一早再起锅,热乎乎的。
拆一个尝尝。虽然不像卖的那么乌黑,也很漂亮。
第二个,洒了一点糖。当早饭,吃饱了去老妈家干活。
煮透了,很香,好吃!
分送给老妈和邻居,留了几个我们母女分享。
事后想起老妈说的话,网上查了一下: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,按习俗,有的地方吃粽子,有的地方吃乌饭。自己随心包了乌米粽子,无意中是合二为一,这又是一巧。?
小贴士
包的时候,香茅草和粽叶都要一直泡在水里,防干。
粽子包多一次吃不完可以冷冻存放很久。
- 上一条: 不用考验手法的玉米皮粽子
- 下一条: 粽子的N种包法吃法